第(2/3)页 得! 这位历史上雄才大略的永乐大帝,如今终究还是个小年轻来着。 算了,反正府上肯定有锦衣卫盯着,那该咋滴咋滴吧。 想到这儿,胡惟庸直接一挥手道。 “走吧,燕王,咱们也别这么坐在这儿喝茶干聊了,直接去地里,让你亲眼看看这东西是怎么弄的,你反而更容易理解!” 对于这种实物教学,朱棣显然更加能够接受,所以乐滋滋的就跟在了胡惟庸身后,直接朝着后院的小花园走去。 这里原本被胡惟庸团团围住的小园子,此时也没有荒废,只是胡惟庸暂时没想好种什么而已。 拿出一个自家留种的土豆,胡惟庸一步步的开始给朱棣细细地讲述,这土豆种植时的各种细节。 看着朱棣那毫不犹豫就抄起农具自己开始翻土,然后直接下地开始学着丈量间距,同时对各种细节追根问底的认真模样,胡惟庸不由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 不得不说,农户出身的朱元璋,对于子女的教育,其实是非常靠谱的。 始终把百姓记在心里,始终让自己的孩子记得以民为本、民以食为天这些基本道理,并且敢于放下身段、乐于走入民间,这些思想无疑让生在红旗下、长在春风里的胡惟庸格外的认同。 说实在的,呆在明初这个时代,胡惟庸之所以从头至尾只想着躺平,中间固然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性格以及系统要求。 但其中未尝没有对于朱元璋这位有史以来得位最正的皇帝的认可。 他是唯一一个跟百姓站在一起,用怀疑和鄙视的眼光看待官员的皇帝; 他也是唯一一个能把自己的儿子赶回凤阳老家,真就老老实实下地干活的皇帝。 这样的皇帝,胡惟庸不愿意也不忍心去折腾。 真要有什么想法,老朱虽然不忍心折腾也不怎么敢折腾,这不是还有大朱嘛。 正好,大朱跟他关系不错,嘿嘿,到时候躲在后面暗戳戳的出出主意,蛮好! 正是这样的考量、出发点,才让胡惟庸此时教朱棣真就教得格外用心。 因为他觉着,这种善心、这种行为,值得鼓励、值得奖励。 就当是胡大老爷心善积德,让天下早日免收饥荒之苦了。 一个教得认真,一个听得认真,时间便过去的格外迅速。 就在胡惟庸感觉该教的都教得差不多了时,自家小侄女噔噔噔的小跑着冲了过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