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集 箭射天子-《华夏真相集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数日之后,宋都谣言大起:十年奉国君,对外十一战;不杀孔父嘉,宋人不得安!

    谣言到处,国中百姓信以为然,迅即播散。

    华督重赏御者,更趁朝会之机,又在宫门外鼓动国中诸将。

    华督:国中谣传,你诸将可曾得闻?

    诸将:皆闻之也。

    华督:十年以来,孔司马一贯主张对外用兵,使我国战火不息,殃民毒众。主君偏于信任,不从我进谏,三日之内,又要大举伐郑。宋国百姓何罪,受此劳苦!

    诸将:我等身为战将,首当其冲,饱经战争之苦,父兄皆死于战场,马革裹尸。华太宰之言甚是,不杀孔父嘉,宋国之乱未已。

    华督:然而国君专宠孔氏,岂肯诛之?

    诸将:若太宰首倡,我等愿为先锋,冲入孔府,就而杀之!

    华督见民心向背态势已明,遂带将士哗变,攻入大司马府,屠杀孔父嘉全家。

    兵变之后,华督别无所取,吩咐心腹,只抢夺孔父嘉妻魏氏,送归自己府内。

    画外音:可叹孔父嘉直到临死,也不知自己死于何故。膝下止有一子,名叫木金父,年纪尚幼。当兵乱初起之时,幸亏家臣机灵,怀抱公子逃出宋都,奔至鲁国,隐居下来。其后木金父长大,便以父字为氏,称为子姓孔氏。孔圣仲尼,即其第六世孙。

    宋殇公闻知宠臣孔父嘉被杀,勃然大怒,于是召集诸将众臣,下令彻察真凶。散朝之后,诸将慌急,皆至华督府中,前来问计。

    诸将:国君暴怒,必究真凶,如此奈何?

    华督:这可真是先帝报应。国君既不追究,我亦正欲迎请公子冯回国就位也!

    诸将:我等皆愿奉命,共效死力!

    华督:既是如此,全赖诸公。三日之后,国君必亲至司马府中,参加孔父嘉丧礼。公等可各带家兵,于半路埋伏,将此篡位昏君杀之。事成之后,皆为有功之臣。

    诸将:喏!

    三日之后,诸将依计行事,果然发动军变,将宋殇公刺杀于吊丧途中。

    国中众臣闻变大惊,皆知必是华督操纵而为,但都敢怒而不敢言。华督便趁为殇公治丧之际,言于众臣。

    华督:国不可一日无君。先君之子冯见在郑国,人心不忘先君,合当迎立。

    百官唯唯称是,无人敢驳。华督遂遣使赍奉国书,前往郑国,奉迎公子冯回国继位。

    郑庄公看罢国书,已知来意,于是便命人将公子冯唤至王宫,下令整备銮驾,护送公子冯还归宋国。公子冯喜出望外,泣拜在地,接连四拜。

    公子冯:冯之残喘,皆蒙大王所留。今幸返国得延先祀,当世为屏藩,不敢贰心。

    周桓王十年、鲁桓公二年、宋庄公元年、燕宣侯元年,公元前710年。

    郑庄公派兵护送公子冯回宋,华督率领百官迎出城外,回宫奉之为君,是为宋庄公。

    为取得诸侯支持,华督将传世“郜大鼎”送给鲁桓公,又对齐、陈、郑诸国都馈送重礼,告明拥立公子冯之故。

    鲁、齐、陈、郑四国国君会盟于稷,本来计议欲出兵平定宋国之乱,因皆受到华督贿赂,因而作罢。诸国既得重礼,皆都心领神会,并相约前往宋都,为公子冯举行加冕仪式,承认其宋公地位。又向宋庄公美言,共荐华督为宋国之相。

    宋庄公虚己下士,敬奉诸侯,于是宋国得安,数年再无战事。

    画外音:可叹宋殇公!只因猜忌公子冯,直落到身死叛臣之手,君位毕竟不保;又恨华督!竟为一美妇而杀旧日同僚,国家以贿而立。

    稷会之后,郑、蔡二君又会于邓,讨论如何阻止楚国壮大,向北发展。

    此年晋国进攻陉廷国,陉廷人在汾水旁设伏击败晋军,并俘晋哀侯。于是晋国人拥立哀侯之子为君,史称小子侯。

    北戎主遣戎兵一万进犯齐国边界,攻破祝阿,直趋历下。守臣告急,齐僖公分遣使者向鲁、卫、郑三处借兵,并命公子元、公孙戴仲等为将,率兵前去历城拒敌。

    郑庄公闻报齐有戎患,乃选车三百乘,使世子忽为将,高渠弥副之,祝聃为先锋,星夜望齐国进发。郑军先至,鲁、卫二国之师尚未曾到。

    齐僖公出城犒军,与世子忽商议退戎之策。

    世子忽:戎卒虽然悍勇,但轻而不整,贪而无亲,胜不相让,败不相救,可诱而取之。我若以偏师诈败诱之,预伏精兵以待,戎必来追,可获全胜。

    齐僖公:此计甚妙。来日决战,我齐兵伏于东,郑兵伏于北,两面夹击,可乎?

    世子忽:就依贤侯。

    僖公回城,便召公子元与公孙戴入宫,当面授计。

    齐僖公:来日迎敌,公孙戴迎战诱敌,公子元引精兵伏于城东,共破北戎。

    公子元、公孙戴:喏!

    分拨已定,公孙戴仲开关搦战,戎兵三千出寨迎敌。两下交锋数合,戴仲回车便走,绕城向东。戎兵以为得胜,呼唤大军随后来追。

    将近东门,忽然鼓角喧天,茨苇中伏兵尽出,箭发如雨。

    戎骑拨马便走,反将后队冲动,立脚不牢,一齐逃奔。行至鹊山,回顾追军渐远,喘息方定,山坳里喊声大举,郑国上将高渠弥率军杀出。

    北戎将士无心恋战,夺路奔逃,高渠弥随后掩杀。约行数里,前面喊声又起,世子忽引兵杀到;后面公子元率领齐兵亦至,直杀得戎兵七零八落,四散逃命。

    戎兵正副主帅大良、少良,一被祝聃一箭射杀,一被世子忽斩首。

    战争结束,齐郑联军大胜,生擒甲首三百,死者无算。

    北戎大溃,残兵败卒逃回边北,向戎主报丧哭诉。

    郑、齐两国将帅收拾得胜之兵,俱回城中报捷。

    齐僖公大喜,命令大排筵席,专待郑世子忽。复遣使前往止住鲁、卫之兵,免劳跋涉。因见世子忽少年英雄,英姿非凡,僖公甚是喜爱,便有意将爱女妻之。只是数年前曾经派人往郑国提亲,被世子婉拒,此时宴前便不好轻易启口。

    席散之后,齐僖公唤弟夷仲年,以此意说之,命其前往郑营,探问公子忽意见。夷仲年领命,到至郑军大营,先来私见郑将高渠弥,求其为媒。

    夷仲年:我齐国寡君爱慕世子忽英雄少年,愿结姻好。前番遣使,未蒙见允,是因双方年纪幼小,故此搁置。今日寡君亲见世子风采,更是喜爱,遂重提旧事,命在下前来。大夫若能玉成其事,请以白璧二双,黄金百镒为献。至嘱,至嘱!

    高渠弥:此乃美事,敢不从命!

    夷仲年告辞,高渠弥来见世子,出言道贺,喜形于色,备道齐侯相慕之意。

    高渠弥:公子今日若谐齐侯婚好,异日得此大国相助,亦是美事一桩也!

    世子忽:昔年无事之日,年方幼小,便蒙齐侯欲许婚于我。当时我谓郑弱齐强,不敢仰攀;今奉命率兵救齐,幸而成功,齐侯欲报相助之恩,故重提旧事。我若受室而归,诸侯必谓我挟功求娶,则何以自明?此事决计不可。

    由是不论高渠弥如何再三撺掇,公子忽只是不允。次日一早,夷仲年复来议婚。

    世子忽:多谢齐侯美意,大夫玉成。然而两军阵前,未禀父知,私婚有罪,不敢奉命。

    夷仲年以此还报,齐僖公恼羞成怒。

    齐僖公:我女貌美如此,何患无夫?公子忽再三推辞,甚是辱我!

    齐国自此便与郑国渐生嫌隙,不似往日亲密无间。

    鲁、卫之兵已发,齐使奉命前往阻止,但两国大军皆都已至齐国边境,遂将军马扎住。

    齐僖公派弟夷仲年前往劳军,因鲁国为诸侯之首,便请鲁国大夫确定劳军先后次序。

    鲁国大夫:依据周礼,按照周天子分封之时所定公侯次序,鲁国居先,卫国为次,再次郑国,是为正理。

    夷仲年以鲁国大夫之意回报僖公,僖公遣使出城,复又通知郑国。

    世子忽:此番退敌,我郑国先至,独占其功;鲁卫未参与战伐,受赏时反占我先!此必是齐侯见我不允其婚,以辱我也。

    高渠弥:既是如此,不如不受其赏,我自引兵还国。

    世子忽信以为然,遂不告而别,带兵自还本国。

    郑庄公闻说世子大胜而回,便于宫外阅师,慰劳出征将士。世子忽交还兵符,详说战事,庄公甚是嘉慰。世子忽又将辞婚之事,禀知父亲。庄公虽感惋惜,亦不相强,反而赞许。

    郑庄公:吾儿若能自立功业,则不患更无良姻也。

    上卿祭足闻听此言,深为叹息。散朝之后,乃私与高渠弥交谈。

    祭足:我主今多内宠,公子突、仪、亹三人,皆有觊觎君位之志。世子忽若允齐国之姻,犹可借为助援。齐不议婚,犹当请之,奈何自翦羽翼耶?吾子从行,何不谏之?

    高渠弥:吾亦再三言之,奈世子不听何?

    祭足盯视高渠弥良久,摇头叹息而去。

    高渠弥素与公子亹相厚,闻祭足之语,便将此言相告。

    公子亹:若依公计,则当如何?

    高渠弥:世子忽拒绝齐侯求婚,是自绝于嗣君之位也。公子若是有意,臣当为内应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