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集 平王东迁-《华夏真相集》
第(1/3)页
申侯与犬戎结成联盟,向镐京进军,战于骊山,幽王被杀。当周幽王出京迎敌之时,卫武公、鲁侯、许男、郑子等许多诸侯都曾带兵勤王,但在得知申后及太子宜臼冤枉之后,故此并不出力。犬戎攻破镐京,大肆杀掠,诸侯又皆对申侯不满。
犬戎乃西北诸戎之一部,与白狄、赤狄等活动于甘陇、陕北。在不断迁徙过程中,周族与陇东、陕北乃至晋西戎狄部落交往接触,甚至联姻。由此周室与犬戎等西北戎狄关系,并非世仇夙敌,剑拔弩张。西周王室即便与犬戎仅隔数道山梁,也并未严阵以待;西北诸戎强势较晚,也一直未对西周形成威胁。《穆天子传》记载穆王西游,西戎首领“西王母”对穆王热烈欢迎,一团和气,又可说明周与西戎之间,关系比较和谐。
幽王继位之后,王畿地震,天灾频仍,无力支持西边防务;更兼周幽王重用虢石父、宠幸褒姒,故使犬戎变生肘腋。申国原本是周室屏藩,负责抵御西戎入侵第一大诸侯,今反为其带路,故此轻易攻入丰镐。则周幽王骊山之败,纯属犬戎趁隙取利,申侯里应外合,一次军事行动而已。实因事发突然,周幽王经此一战,便导致身死国灭。
周幽王死于乱军之中,在位共十一年。自从老宫女生下妖女褒姒,因被抛弃清水河,回宫报仇;此事本与幽王无干,却报在他的身上,也可谓张冠李载,李代桃僵。昔年宣王时童谣所云:“月将升,日将没,弧箕箙,实亡周国。”天数早定,至此方应其兆。
事件悬疑:周幽王死亡之迷,以及犬戎攻破镐京原因。宜臼被废太子之位,逃奔外公申侯,并借申国兵马回到镐京,以讨伐伯服为名,实为反对幽王,欲图篡位。曾国与申国是表亲盟国,因此支持太子;郑伯桓公因是周幽王叔父,故此支持幽王。其子掘突当时主持成周八师,却不发兵救援,其实也是支持太子宜臼。当此之际,宜臼勾结犬戎,袭击生父幽王,将其杀死在骊山脚下。追根究底,应是叛军明确知道周幽王此时定在骊山,便即准确打击,突袭幽王近卫部队,迅速将幽王斩首。否则以宗周六师之众,装备战车,配以青铜武器劲旅,何至被申国、曾国、犬戎部族破城?况晋、秦勤王之师随后即至,叛军必败无疑。
历史真相:申侯发兵镐京之时,太子宜臼便在军中。因其知父亲周幽王出巡骊山,故派人通知犬戎,使其突从山区杀向骊山,对父亲一剑封喉。战后又请犬戎入都,并将丰、镐二京财物以赠;而犬戎先从国库拿钱,后至抢劫城中富户,洗劫丰镐二京。后世唐朝黄巢之乱,请回鹘平叛,并以洛阳财物答谢,造成洗劫,同是一理。
犬戎进入周都镐京,大加烧杀,申侯制止不住,忙引本国之兵入宫,先将申后放出。
褒姒因闻幽王已死,自请归附西戎之主。库中宝玉,亦被西戎搬取一空。
申侯故作不知,又敛聚金缯十车为赠,望其撤军归国。不料戎主人马盘踞京城,终日饮酒作乐,纵容部军掠劫四野,绝无还军之意。郑伯时在镐京,死于乱军之中。
周都百姓陷入水深火热,罹受刀兵之苦,由此皆都归怨申侯,恨其为报私仇,勾引犬戎胡兵入境,以至周室山河破碎,国人遭此荼毒。
申侯至此后悔不迭,乃写密书三封,发往三处,约会北路晋侯姬仇,东路卫侯姬和,西路秦君嬴开,请来镐京勤王。
又遣人到郑国,将郑伯姬友死难之事报知世子掘突,教他起兵前来复仇。郑国众臣闻说桓公被戎兵杀死,便立掘突为国主,史称郑武公。
郑武公掘突年方二十三岁,生得身长八尺,英毅非常。接到申侯之书,遂素袍缟带,帅车三百乘,星夜奔驰,麾军直逼镐京城下,要与父亲报仇。
早有探马报知犬戎国主。戎主大怒,乃与部将定计,派一支精兵出城预作埋伏。
掘突军至城外列阵,见城上偃旗息鼓,全无动静,喝教左右攻城。便在此时,忽闻丛林深处鼓角震天,一枝军冲出,分为左右两翼,从后面杀来。掘突大惊,急抢至阵后,挺枪来战。忽闻城上号角长鸣,城门大开,犬戎国主亲引一枝军马杀出。
两下夹攻,掘突抵当不住,大败而走。戎兵追赶三十余里,收兵回城,自去庆贺胜利。掘突收拾残兵,派人联系申侯,计议再战。
两日之后,无数兵车自东扬尘而至,卫国兵马来援。掘突大喜,出帐迎接,见营外威势赫赫,为首一位诸侯,锦袍金带,苍颜白发,正是卫武公姬和,时已八十二岁。掘突早闻此翁大名,乃上前施以后辈之礼,诉说犬戎厉害。卫武公下车,以礼相见。
卫武公:世子放心,孤今倾国而来,秦、晋之兵不久亦至,可败犬羊,为你父报仇。
掘突再拜相谢,乃命本国军马重回镐京,离城二十里,与卫武公分作两处下寨。
到第三日,秦、晋二侯引军来至。由此四侯聚会,军威大壮。
四路诸侯会师于镐京城外,升帐聚议破敌之计。
晋侯:常言道,人无首不走,蛇无头不行。我等四国军马,当举一主帅,统一号令。
秦襄公:此言甚是。我等四侯,以卫武公年高德劭,愿惟其马首是瞻。
郑公掘突:愿尊武公为首。
卫武公:我年高是实,德劭不敢。我等凡事可先众议,取其计高者可也。
秦襄公:若依我计,来日兵分三路围攻镐京,只留西门,放犬戎遁走,再自后追杀。
卫武公:此计甚妙。
郑掘突:三公皆为我父报仇而来,仗义相助,小子自请为攻城先锋!
卫武公:世子其志可嘉,便许你做先锋。
来日清晨,三通鼓罢,四侯皆出列阵。掘突先往东门挑战佯攻,直到日落西山方退。
城内犬戎守军见掘突引军远去,报告国主,戎主于是不复介意。
申侯闻说郑公不胜而退,便知是计,于是暗中做好里应外合准备。
是夜定更,万籁俱寂,卫武公下令三军尽起,乘夜攻城。一时金鼓动地,火光烛天,三面喊杀,只西门无甚动静。犬戎主自梦中惊醒,正欲亲上城头,却见哨马来报。
哨马:报主公,申侯造反,率本部人马直向王宫杀来,声言要活捉大王。
犬戎主:中国人背后捅刀,忘恩负义!速往西门退走,再引大军,来报此仇。
众将听令,急引全军而出,一路向西引退。
卫武公:传我将令,军马不要进城,合力追击!
犬戎尽驱战利军资而行,更无恋战之心,亡命西遁。
走出五十余里,忽闻前方喊杀声起,却是掘突早就埋伏于此,候个正着,一声呐喊,从侧翼杀入。片刻之间,犬戎便被杀得狼奔豕突,尽弃所得,保护国主轻骑逃走。
犬戎国主一边策马远遁,一边于马背上大骂,只恨损师丧众,空忙白回;又悔不听申侯之请,未能于前番完胜之际撤兵。
掘突在后追了半天,夺取金帛辎重无数。于是回师,在半路遇着卫、秦、晋三国人马,互道祝贺,合兵返回镐京。申侯在西门外迎接,竖指大赞。
申侯:四侯义薄云天,倾举国之力,匡扶周室于危难之间,令人敬佩!
四侯:份所当为,申侯谬赞。
申侯:卫武公以八十二岁高龄,竟能横刀立马,老当益壮,尤其令人感佩万分。自古以来,以如此高龄而亲征沙场者,除却太师姜尚子牙公,便是卫武公耳。
卫武公:老朽无能,愧不敢当。
诸侯在郊野相见,客气一番,皆随申侯返回镐京。
周公听闻捷报,率群臣奉请诸侯进宫。
褒姒来不及跟随犬戎国主西行,闻说申侯胜利凯旋,知道走投无路,只得叹息一声,泪落两行,将一条丝巾悬于梁下,自缢而亡。
群臣及诸侯登殿,姬周公与卫武公商量。
周公:赖诸公之力,犬戎被逐,着实可贺。然国中不可一日无君,公议若何?
卫武公:天子虽然死难,太子宜臼尚在申国,可以请来,再为天下共主。
诸侯:卫公所言甚是,我等附议。
周公:既然如此,便请王后下旨,往迎太子还都。
申后:旨令郑伯掘突,引军驱车百乘,至申国迎请太子至京。
掘突:喏,臣遵命。
掘突率军离京,来至申都,面见太子宜臼,宣读申后懿旨。太子闻说幽王已被犬戎所杀,佯作感念父子之情,放声大哭。掘突奏请启驾,不一日到了镐京,命人飞骑入城传报。
周公指挥内侍扫除宫殿,国舅申侯引著卫、晋、秦三国诸侯,同一班在朝文武,出郭三十里,迎接太子进城。宜臼在车上只见到处房倒屋蹋,宫室残毁,不由凄然泪下。
太子入宫,先拜见母亲,再登金殿,与诸侯众臣相见。周公及众臣敬上衮冕,参拜新君,齐声称贺。宜臼率众前往祭告祖庙,复归殿接受百官朝贺,是为周平王。
周平王:此番驱逐犬戎,舅父申氏有匡扶之功,可进爵为公。
申侯:因臣之故,不能禁戢犬戎,致京都毁败,国人罹受兵灾,获罪先王,罪当万死,岂敢领赏?镐京亡而复存,乃诸侯勤王之功,王不杀臣,已足见厚恩。
周平王:既是如此,朕不敢相强,舅父复为侯爵可矣。
申侯:臣领旨,谢恩。
传旨官:天下太平,王命叙功。卫侯姬和举国全力勤王,进爵为公;晋侯姬仇,加封河内附庸之地;郑伯姬友殁于王事,追封公爵,赐谥为桓,世子掘突袭爵为伯,加封祊田千顷;秦君原是附庸,加封秦伯,自此名列于诸侯;周公姬咺,拜为太宰。
众臣:臣等领旨,谢主隆恩。
传旨官:天子正位,尊生母申后号为太后。褒姒与伯服已死不罪,废为庶人;虢石父、尹球、祭公谄事先王,皆都死于战乱,念其先世有功,止削本身爵号,仍许子孙袭位。
众臣:陛下圣明,臣等恭贺太后圣安。
周平王大喜,下旨出榜安民,抚慰京师被害百姓,然后在宫中大宴群臣。
周平王:我大周经此战乱,朝中重臣凋零,再封卫武公为司徒,郑伯掘突为卿士,留在朝中,与太宰周公姬咺一同辅政。申、晋二君,许其归国镇守屏藩,御敌拒寇。
众臣:臣等领旨,谢主隆恩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