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对于任何时代的任何国家,兵制中的兵源补充方式,都是最核心的问题。 中国王朝兵制有很多种,如周王朝的兵农合一制,战国时期的全民皆兵制,秦、汉、三国时期的征兵制,唐代的府兵制,宋元的募兵制,明代的卫所制,清代的八旗绿营制。 当然,还有几乎贯穿了每个时代的征兵制。 朱允炆仔细分析过每一个兵制,可以说,最理想化的,便是兵农合一制,这是没错的,平时种地,战时当兵,即能解决肚子问题,也能解决战争问题。 可最理想化的东西,往往是空幻且不现实的。 真正的历史,它没有温度,只有冷冰冰的现实。 无论是周朝的覆灭,还是明代卫所制的瓦解,都证明了一点: 兵农合一制的终点,不是一位手持长枪威风凛凛的将军,而是一个倚着枯藤老树的白发农夫,他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。 全民皆兵? 算了吧,那不是一个国家的常态。 如果是小国寡民,弄下还有搞头,可这是几千万人口,这样搞,那只能重回战国,今天我打了你的高老庄,明天你偷了我的塔,改天约会在鹊桥,一起开黑,聊一聊你们死了几个,还剩下几个…… 这玩意乱世争霸还行,平时这么整,那是找死。 府兵制、卫所制,这两样虽然名字不一样,但它们都有一个祖宗,那就是兵农合一制,其身上流淌着的都是一样的血液:一半是兵血,一半是农血。 对于这两个兵制,可以用一句话说: 小样,你们换了马甲,就认不出来了? 府兵制、卫所制没出息,虽然长得模样与兵农合一制不一样,但基因还是那个基因,就算是验dna,他们也是兵农合一制亲生的。 八旗绿营制? 那是什么玩意? 老子都当大明皇上了,哪里还有八旗绿营的事,等过几年腾出手来,把他们祖宗都赶到西伯利亚和北极熊跳舞去。 除掉一堆不可行的,就剩下两个可行的方案,那就是征兵制与募兵制。 征兵制很好理解,拉壮丁嘛。 派一队人,闯入家里面,一看你十七八岁了,抓走。 什么,你才十四岁? 看你这发育够十八了,既然都发育好了,肯定也能打仗,带走。 那位老爷爷,您六十了吗? 你说什么? 到明天就六十了? 那就是还没到,拉走…… 征兵这一块,隋炀帝就干的很彻底,一句“扫地为兵”,便足以见证隋炀帝有多生猛,估计连地皮都刮了一遍…… 很忙的杜甫被贬去华州司功参军,便遇到了征兵这回事,以自己的见闻,写下了著名的《石壕吏》:“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……老妪力虽衰,请从吏夜归……” 可见当时征兵,连老人都不放过了。 当时杜甫四十八岁,要不是他已经有了参军地,估计也会一并被抓了壮丁。 征兵制看似合适,但一旦操作起来,很容易出问题,最大的问题就是,不管你是什么人,只要十七至六十岁之间(大部分是这个年龄段,各朝代有所区别),需要你的时候,你就是兵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