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三章 英雄也需要信仰-《六本木艺能之神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预售数据出炉,大大缓解了江川的焦虑。

    真衣说《热血高校》的预售情形和宫崎骏前辈七年前的《幽灵公主》非常类似,当年排片也是百分之四十左右,三天预售一空,最终票房一百九十三亿円,目前在曰本影史排行第八。

    不过票房第一的《千与千寻》却不是这样,影片零一年下半年制作完成后,吉卜力工作室为了参加第二年一月的柏林电影节,对内容严格保密,一点广告也没做。

    只是参加电影节而已,搞得好像偷袭柏林似的,结果影片国际获奖以后在国内宣传不足,东宝上映头十天只卖了十万张票,后续的三百多亿票房是靠三个月间的口碑积累起来的。

    所以影片质量的确最重要,《千与千寻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。

    《热血高校》是正在连载中的漫画改编的,开拍之后就新闻不断,不存在宣传不足的情形,而口碑已经在威尼斯验证过,虽然不能说稳妥但也不至于暴跌,接下去的放映中能维持多久以及多高的水准,的确是个考验。

    不过考验的时间并不长,十号傍晚江川就知道了结果。

    经过日间的几场放映,各种影评很快出来了。

    媒体对于江川这样的电影界新人总要眼见为实独立判断,并不听信于奖项,一向比较苛刻。

    不过今天大多数评价都是正面的,从技术到内容甚至于情怀,方方面面都有涉及。

    总的感觉是媒体比较诧异,不止一家的评价是影片水准高于预期。

    这是部漫改电影,剧情已经没有新鲜度可言,有个评论很有代表性:“原本就不深刻额的漫画作品,该知道的内容早已知道,看电影更多是检验还原度,以及与朋友们聊起时不至于无言以对。

    本以为会平平无奇,然而影片从头到尾却吸引了我,不是因为精心设计的构图和色彩,也不是因为颇有创新的特效以及对暴力美学的推陈出新,而是那股对青春荷尔蒙一本正经的刻画,触动了心底的某个角落,于是不知不觉便热血沸腾。”

    这类评价都是与青春情怀挂钩的,虽然看着像是个人抒怀,但对吸引非学生观众很重要,谁还不曾有过青春呢。

    也有技术层面分析的文章,说得最多的是动作设计和特效。

    “完全与其他青春暴力题材的无聊打闹不同,也不同于雪野江川在《热血高校》漫画中的审美,动作设计是非曰本风格的,几乎将暴力美学表现到了极致,不喜欢的人或许觉得形式大于内容,风格大于故事,而乐于此道的观众却能收获诸多惊喜,可以说这部电影将暗黑酷炫的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